提升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的资源配置策略—以吉安市为例
周红艳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桐坪中心小学343131
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根基与社会公平的实现。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县域义务教育质量更是影响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县域面积广阔,县域义务教育在其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深入研究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策略,对于破解当前教育发展瓶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多数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备教师。在师资结构方面,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为教育教学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同时,当地教育部门也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涵盖教学技能、教育理念更新等方面,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从整体来看,师资资源在不同县域、不同学校之间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偏远县域和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学历层次、专业水平上与城区学校教师相比仍有差距。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多数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基础教学设施,部分学校还建设了图书馆、运动场等配套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县域和农村偏远学校,硬件设施配置仍不完善,存在教学设备老化、功能单一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呈现不均衡状态。在教育领域,城市地区凭借优越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吸引了大量优质的师资、经费等教育资源,而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条件较差,难以留住优质教育资源,导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不断扩大,进而影响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吉安市不同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达的县域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在师资引进、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而经济欠发达的县域,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能力不足,无法为学校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使得这些县域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相对较低,与经济发达县域形成差距。
在教育管理机制方面,吉安市部分县域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在师资管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导致优质师资难以在县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合理流动,无法实现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在经费管理上,部分县域对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不到位,存在经费使用不规范、浪费等现象,降低了经费资源的使用效率,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整体效果。
提升县域义务教育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资源配置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县域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吉安市在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通过优化师资资源配置、完善硬件设施配置、规范经费资源配置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效率不高的现状,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未来,还需结合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持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路径,为提升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思杞. J县义务教育师资优质均衡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25.
[2]王善红.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25.
[3]张婕.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府责任履行问题及对策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