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的资源配置策略—以吉安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10-25
《中小学教育》·2025年17期
/ 2

提升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的资源配置策略—以吉安市为例

周红艳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桐坪中心小学343131

摘要本研究专注于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现状,深入剖析其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现状的细致分析,识别出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提高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助力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

引言

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根基与社会公平的实现。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县域义务教育质量更是影响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县域面积广阔,县域义务教育在其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深入研究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策略,对于破解当前教育发展瓶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一)师资资源配置情况

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多数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备教师。在师资结构方面,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为教育教学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同时,当地教育部门也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涵盖教学技能、教育理念更新等方面,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从整体来看,师资资源在不同县域、不同学校之间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偏远县域和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学历层次、专业水平上与城区学校教师相比仍有差距。

(二)硬件设施配置情况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多数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基础教学设施,部分学校还建设了图书馆、运动场等配套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县域和农村偏远学校,硬件设施配置仍不完善,存在教学设备老化、功能单一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三)经费资源配置情况

吉安市高度重视县域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了学校在正常运转过程中所需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当地政府还出台了专项经费扶持政策,针对这些学校的具体需求,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尽管如此,由于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县域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额度上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经济薄弱县域的学校在经费使用上面临一定压力,难以开展更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实施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吉安市正努力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和加强政策引导,以期实现县域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与效率。

二、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呈现不均衡状态。在教育领域,城市地区凭借优越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吸引了大量优质的师资、经费等教育资源,而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条件较差,难以留住优质教育资源,导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不断扩大,进而影响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吉安市不同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达的县域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在师资引进、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而经济欠发达的县域,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能力不足,无法为学校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使得这些县域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相对较低,与经济发达县域形成差距。

(三)教育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在教育管理机制方面,吉安市部分县域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在师资管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导致优质师资难以在县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合理流动,无法实现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在经费管理上,部分县域对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不到位,存在经费使用不规范、浪费等现象,降低了经费资源的使用效率,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整体效果。

三、提升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的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一)优化师资资源配置

为了优化县域内的教育资源分配,我们将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这包括推行教师轮岗交流、支教帮扶等政策,旨在促进优质师资在城乡学校、强弱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师资资源的均衡分配。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县域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根据不同县域、不同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通过专业发展课程、教学技能提升等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为了吸引和留住优质师资,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我们将提高这些学校的教师待遇,包括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他们能够在教育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二)完善硬件设施配置

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将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县域和农村偏远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硬件设施配置规划,我们将充分考虑各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学需求,精心配备先进、实用的教学设备和必要的配套设施。这一举措旨在逐步缩小县域之间、学校之间在硬件设施上的差距,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将建立一套完善的硬件设施定期维护和更新机制,确保老化或损坏的设备能够得到及时更换,保证教学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这样的保障措施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助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规范经费资源配置

为了实现县域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统筹协调,建议建立一套基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需求的经费转移支付制度。该制度旨在加大对经济薄弱县域的经费扶持力度,确保各县域义务教育学校获得充足的经费支持,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同时,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通过建立健全经费使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通过这种监管机制,可以确保经费能够合理、高效地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发展建设,充分发挥经费资源在提升教育质量中的关键作用,为县域内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结束语

提升县域义务教育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资源配置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县域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吉安市在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通过优化师资资源配置、完善硬件设施配置、规范经费资源配置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效率不高的现状,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未来,还需结合吉安市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持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路径,为提升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思杞. J县义务教育师资优质均衡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25.

[2]王善红.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25.

[3]张婕.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府责任履行问题及对策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