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胆结石需要注意啥?怎么做好护理
李杜娟
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68
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形成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给患者带来腹痛、消化不良等诸多不适。对于已确诊胆结石的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能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还能有效预防急性发作。本文将从急性期护理、日常饮食调控、生活方式调整三个维度出发,系统阐述胆结石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建立全面的自我管理体系。
一、急性发作期的应急护理
胆结石急性发作常表现为剧烈右上腹痛,多发生于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患者应立即禁食,减少胆囊收缩刺激,并采取右侧卧位以减轻胆囊压力。疼痛部位可尝试热敷,使用40-45℃的热水袋,热敷15-20分钟,有助于缓解胆管痉挛和疼痛。若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不缓解,或出现发热、寒战、皮肤巩膜黄染等警示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二、日常饮食的科学调控
长期饮食管理是胆结石保守治疗的核心策略。胆结石患者需建立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将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克以下,胆固醇摄入不超过300毫克。脂肪选择上,应优先摄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亚麻籽油和鱼类脂肪,完全避免动物油脂、奶油和人工反式脂肪。蛋白质来源以瘦肉、鱼肉、豆制品和脱脂乳制品为佳。值得注意的是,完全无脂饮食同样不利,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和胆囊收缩不足,加速结石形成,可见关键在于“质优”而非“量绝”。
三、生活方式的全方位优化
适度运动对胆结石患者大有裨益,规律的身体活动可增强胆囊收缩功能,促进胆汁更新,减少胆固醇结晶机会。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分5次进行每次30分钟为宜。其中,游泳被认为是胆结石患者的理想运动,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负担,而水平体位又有利于胆汁流动。瑜伽中的猫牛式、扭转式也能温和刺激肝胆区域,但应避免过度挤压腹部的动作和倒立体位饭后散步20-30分钟是简单有效的日常活动,既能促进消化,又能维持健康体重。需警惕的是,剧烈震动类的运动如蹦跳、马拉松等可能诱发结石移位,导致胆绞痛或胆管梗阻,应绝对避免。
体重管理是胆结石防治的重要环节,肥胖可使胆汁中胆固醇分泌增加,胆汁酸合成减少,显著升高胆结石风险。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将BMI控制在18.5-23.9的理想范围,腰围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需注意的是,减重速度应保持在每周0.5-1公斤的合理区间,快速减肥会使胆囊排空延迟,胆汁浓缩,反而促进结石形成。
综上所述,胆结石的护理是一场融合科学管理与生活智慧的长期实践。通过低脂高纤的饮食结构调整、规律适量的运动习惯培养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急性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