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双驱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金国庆
东平县实验小学271500
双驱课堂理念的提出,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新的方向,其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双向驱动,推动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探究双驱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新模式,不仅能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体系,更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综合能力,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
双驱课堂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核心内涵在于“双向驱动”与“协同发展”。“双向驱动”体现为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有机结合: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搭建支架等方式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的阅读探究指明方向;学生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形成阅读能力。“协同发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个体发展与集体进步的统一,既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注重阅读方法的掌握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构建双驱课堂下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具有现实必要性。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度主导课堂,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空间和机会,导致阅读兴趣淡薄、理解能力僵化,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双驱课堂模式通过平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模式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对学生而言,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和效率,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对教师而言,新模式推动教学理念的更新,促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提升教学设计与课堂调控能力,实现专业成长。对语文教学整体而言,这种模式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形态,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使阅读教学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双驱课堂下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目标导向、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和评价反馈。目标导向是前提,需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阅读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情境创设是基础,通过构建与文本相关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或文化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互动探究是关键,涵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形式,推动学生深入文本,多角度解读内容。评价反馈是保障,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和进步表现,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新模式的实施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教师根据阅读目标设计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梳理疑难问题;学生通过初读感知文本大意,记录初步想法和困惑,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课中阶段,教师以学生的预习反馈为起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围绕核心问题组织互动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本、分享见解,教师适时点拨关键知识点和阅读方法;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形成个性化认知。课后阶段,教师布置拓展阅读任务或实践活动,延伸课堂阅读效果;学生通过自主拓展、成果展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将阅读能力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相较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双驱课堂下的新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理念上,传统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新模式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力的自主建构,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模式以讲解分析为主,学生被动听讲记笔记;新模式则采用情境教学、问题导向、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在师生关系上,传统模式中师生是“教与被教”的单向关系,新模式中师生是平等的“引导与合作”关系,教师更多扮演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评价方式上,传统模式侧重结果性评价,以考试成绩衡量学习效果;新模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进步幅度。
教师引导能力是双驱课堂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需从多方面提升。教师应深入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教学重难点,为设计精准的引导问题和活动奠定基础;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采用适宜的引导方式,如低年级多用直观形象的情境引导,高年级侧重逻辑思维的问题引导。同时,教师要提升课堂调控能力,在学生探究偏离方向时及时纠偏,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提供支架,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空间,又要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此外,教师还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深度融合,丰富引导手段。
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双驱课堂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可通过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的技巧,以及圈点批注、思维导图等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钥匙”;设计分层任务,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设置不同难度的探究问题和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提升自主学习的效能。
完善的评价体系能为双驱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提供有力支撑。评价内容应从单一的知识掌握向多元能力发展转变,涵盖阅读习惯、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品质等多个维度,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素养。评价方式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成果展示等方式,记录学生的阅读过程和进步,避免以一次考试成绩定优劣。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他人和自我反思中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同时,评价反馈要及时具体,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个性化的改进建议,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双驱课堂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其核心在于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双向驱动,实现阅读教学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的转变。该模式不仅契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也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了有效路径。尽管在实践中仍面临教师引导尺度把握、学生自主能力差异等挑战,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策略的优化,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应持续深化对双驱课堂理念的研究,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滋养,推动小学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霜.小学语文“慧读智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J].读写算,2025,(20):55-57.
[2]汤政惠.批注式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读写算,2025,(20):109-111.
[3]周梦圆.以大单元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路径[J].读写算,2025,(2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