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过程中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7-08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5年10期
/ 2

康复过程中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吴彩玲

唐山市第二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康复是一个帮助患者从疾病、损伤或手术中恢复身体功能和健康状态的过程,它承载着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然而,在康复的道路上,并非总是晴空万里,暗藏的风险如同隐藏在平静海面下的礁石,稍不注意就可能让康复进程受阻,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了解康复过程中需要警惕的信号,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还能为后续的治疗和调整提供关键依据,让康复之路更加平稳、安全。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康复过程中那些不容忽视的信号。

1 术后康复需警惕的信号

1.1 伤口异常信号

在术后康复阶段,伤口的情况是判断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术后伤口会经历炎症反应、组织修复等阶段,逐渐愈合。但如果出现伤口红肿范围不断扩大,甚至超出原本伤口边缘 2 - 3 厘米以上,且伴有明显的疼痛加剧,这很可能是伤口感染的表现。伤口感染不仅会延缓愈合时间,严重时细菌还可能侵入血液,引发全身性的感染,如败血症。另外,若发现伤口渗液增多,从最初的少量清亮液体变为浑浊、带有异味的脓性分泌物,这也是感染的危险信号。同时,伤口迟迟不愈合,超过正常愈合时间(一般头面部伤口 5 - 7 天,下腹部、会阴部伤口 7 - 9 天,上腹部、背部、臀部伤口 9 - 12 天,四肢伤口 10 - 14 天)仍未结痂或闭合,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可能存在营养不良、血糖控制不佳等影响愈合的因素。

1.2 疼痛异常信号

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疼痛性质发生改变,就要警惕了。原本逐渐减轻的疼痛突然加剧,或者从钝痛变为尖锐的刺痛,可能意味着伤口内部出现新的问题,比如伤口裂开、组织损伤加重等。有些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伤口表面看似愈合,但却出现持续的深部疼痛,这种情况可能是深部组织感染、血肿形成,甚至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于四肢骨折术后)等严重问题的表现。此外,若疼痛伴有麻木、无力等感觉,如在脊柱手术后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可能提示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需要立即进行检查和处理,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1.3 全身症状信号

术后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全身状态也能反映康复情况。如果出现发热,体温持续超过 38℃,且使用常规退热方法后效果不佳,除了考虑伤口感染,还可能是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同时,患者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且长时间没有改善,可能是身体存在潜在的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问题,影响了身体的恢复能力。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可能与心肺功能异常有关,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心脏衰竭、肺栓塞等严重疾病。

2 运动损伤康复需警惕的信号

2.1 肿胀异常信号

运动损伤后,局部肿胀是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损伤后的 24 - 48 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但如果肿胀持续加重,超过 3 - 5 天仍未缓解,甚至越来越严重,这就不正常了。比如踝关节扭伤后,肿胀从脚踝扩散到整个小腿,皮肤发亮,按压有明显凹陷,可能存在韧带断裂、骨折未愈合,或者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液流动堵塞肺部血管,引发致命的肺栓塞。另外,肿胀部位皮肤温度升高,伴有疼痛加剧,可能是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如发生感染性关节炎等,需要及时干预,避免关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2.2 关节活动异常信号

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是重要目标。如果发现关节活动受限情况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关节僵硬,无法完成正常的屈伸、旋转等动作,可能是因为受伤部位发生了粘连,比如膝关节损伤后,长时间固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影响了关节的灵活性。还有些患者在关节活动时,会出现异常的响声,如 “咔咔” 声、“咯噔” 声,同时伴有疼痛或卡顿感,这可能是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损伤未修复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磨损,增加关节炎发生的风险。

2.3 肌肉异常信号

运动损伤康复中,肌肉的状态同样关键。若发现受伤部位的肌肉出现萎缩,肌肉体积变小、力量减弱,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缺乏运动,肌肉废用性萎缩,也可能是神经损伤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例如,坐骨神经损伤后,下肢肌肉会逐渐萎缩,影响行走功能。此外,肌肉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持续性的疼痛、痉挛,且休息后不能缓解,可能是训练强度过大,导致肌肉拉伤、撕裂,或者出现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会使肌肉细胞中的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堵塞肾小管,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衰竭。

3 慢性病康复需警惕的信号

3.1 心血管疾病康复需警惕的信号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是重要的监测指标。如果在日常活动或休息时,心率突然加快,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成年人静息心率为 60 - 100 次 / 分钟)很多,比如达到 120 次 / 分钟以上,且持续不缓解,同时伴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可能是心律失常发作,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会危及生命。血压异常波动也不容忽视,血压突然升高,收缩压超过 180mmHg 和(或)舒张压超过 110mmHg,或者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黑矇、乏力等症状,可能提示心血管系统不稳定,有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如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另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尤其是在夜间不能平卧,需要垫高枕头甚至坐起才能缓解,这可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表现,要立即就医。

3.2 糖尿病康复需警惕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如果血糖波动过大,空腹血糖持续高于 7.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高于 11.1mmol/L,且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无法改善,可能需要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用量。同时,若出现反复的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甚至意识模糊,可能是药物剂量过大、饮食不规律或运动过度导致,频繁的低血糖发作会对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此外,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足部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皮肤颜色改变,如苍白、发紫,或者出现溃疡、伤口难以愈合,这是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糖尿病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感染加重,甚至需要截肢。

3.3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需警惕的信号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康复时,呼吸症状的变化是关键。如果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痰液从少量白色黏痰变为大量黄色脓性痰,且伴有发热,可能是肺部感染复发或加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比如原本能爬三层楼,现在爬一层楼就气喘吁吁,这可能提示肺功能进一步恶化,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哮喘急性发作等情况。另外,若患者出现口唇、指甲发紫,这是缺氧的表现,可能是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加重。同时,患者如果出现下肢水肿,且逐渐向上蔓延,伴有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可能是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右心衰竭,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4结语

康复过程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密切关注的过程,上述这些信号就像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每一个都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风险。无论是术后康复、运动损伤康复,还是慢性病康复,患者和家属都要提高警惕,仔细观察身体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信号,不要自行判断和处理,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制定更合适的康复方案,避免延误病情。希望通过对这些信号的了解,能为大家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佘亦文.神经康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健康必读,2024,(15):75-76.

[2]郭巍,魏秀芝,蔺俊青,等.催眠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5,20(11):203-205.

[3]许虹.骨折后如何快速恢复?骨科康复护理的秘诀[J].健康必读,2024,(35):51-52.